昔马的冬天,拨动着多少德宏游子的心弦?
+ 收藏

  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盈江县昔马镇,那个让我魂牵梦绕小山村。回想儿时在那儿生活求学,生活的饥肠辘辘和对远方的渴望,让我忽略了这是个美丽的地方。这个冬天,从自己以为的诗和远方回到这里,感受了别人的诗和远方。

  ▲大白霜(昔马镇人民政府综合提供)

  记忆中昔马的冬天很静,现在也如此。这里山高天冷,夏季多雨,冬天多霜。冬季,人民给土地放了大假,宽阔的田野,慵懒地晒着太阳,干枯的狗尾草在微风里摇荡。昔马人民没给自己放假,借着天晴四处奔忙。有的约着到省外打工,有的进县城务工经商,更多的到了邻国,经商换粮。村里剩下年迈老人和上学儿郎。

  白天,孩子去了学堂,老人们三三两两太阳下纳鞋、编竹筐。偶尔的鸡鸣狗吠,成为白天不多的声响。夜晚天寒,家家关上牛粪糊起竹篱笆门,围坐火塘边,任凭火苗把壶里水烧个滚烫。街道行人三三两两,佝偻着身躯,裹紧大衣,揣着裤兜匆匆忙忙。偶有的几个烧烤摊上腾起缕缕油烟,没有惊起什么气浪。

  记忆中昔马的冬天是白色的,现在也是。夜里,下了一夜的霜,给大地披上一件白衣裳。起床上学,世界一片白茫茫。房顶上是白色的霜,菜叶上是白色的霜,原野也是白色的霜。那个不起眼的角落,地面上结起冰层,顶端如花绽开,奇形怪状,当地人称“马牙”霜。踩上去会发出“沙沙”作响,但是踩一久,脚会冻僵。漫步野外,枯萎的蕨叶在阳光的照射下绽放出白色光芒。唯有飞机草,冬天里依然在山顶笑傲,平时不起眼的白色小花,在独自尽情绽放。

  记忆中昔马的冬天很冷,取暖成了快乐时光。孩提时代起床洗脸,水缸结冰了,用水瓢取水,定会和冰块来一场对抗。用热水洗脸后的毛巾,10多分钟就像冰棍一样硬邦邦地挂在铁丝上。因为太冷,孩子们喜欢提个火盆取暖,上课时候把火盆放在桌子下,不停地用烤暖的小手捂捂通红的脸庞。时常有人搞恶作剧,把蜡烛碎屑放到火盆中,腾起的烟雾准会换来老师一顿批评。有时候因为听课入神,裤子、袜子烧坏的事件时有发生。大家也尝试着带自制暖水瓶,用一个生理盐水瓶装满热水,再用围巾裹着抱在怀里取暖。一不小心,瓶子碎在地上,留下一股腾腾热气和惊慌失措的脸庞。还是老师用心,在操场上架起同学们挑来的柴禾,燃起熊熊篝火,全班学生围坐在火塘,朗读、背诵,只到太阳出来才进课堂。

  记忆中昔马的冬天很忙,现在依然。这里因为土地贫瘠,无法耕作养家,纷纷外出奔忙。记忆中,县城开往昔马的班车是最拥挤的,妇女们扛着沉甸甸的蔬菜箩筐往车里塞,男人拿着工具往车里挤,呐喊声、谈笑声汇成了这一出出劳动交响曲。如今,道路畅通,弯弯曲曲的山路上,依旧十分繁忙,工程车、货运车、小轿车依旧在山路上奔忙,就连古老的班车,车厢依旧挤挤囔囔。

  昔马的冬天很美,现在也是。如今的昔马,茅草房成为故事。过去荒芜的田野,如今焕发生机,万亩油菜花一片金黄。唯有那大白霜,依旧纯净、清爽!

  (请横屏观看图片)

  赵三哥/文 朱边勇/图

我要说两句
| 退出
畅言一下